联系我们
联系人:王先生 郭先生 李小姐
服务专线:13522816641
电 话:010-62842129 82176483  
传 真:010-62561983
QQ: 871252939
MSN:jia_li_da_shi@hotmail.com
E-mail:
bjhtc2011@126.com  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上地科技大厦B座1608室
欢迎登录我们的网站
www.igbt88.com 查看相关的产品,
我们为你提供36524小时5S的服务
文章详情

IGBT模块发展历史

日期:2025-04-30 17:31
浏览次数:752
摘要:
IGBT模块发展历史
    1979年,MOS栅功率开关器件作为IGBT概念的先驱即已被介绍到世间。IGBT模块表现为一个类晶闸管的结构(P-N-P-N四层组成),其特点是通过强碱湿法刻蚀工艺形成了V形槽栅。
    80年代初期,用于功率MOSFET制造技术的DMOS(双扩散形成的金属-氧化物-半导体)工艺被采用到IGBT中来。在那个时候,硅芯片的结构是一种较厚的NPT(非穿通)型设计。后来,通过采用PT(穿通)型结构的方法得到了在参数折衷方面的一个显著改进,这是随着硅片上外延的技术进步,以及采用对应给定阻断电压所设计的n+缓冲层而进展的。几年当中,这种在采用PT设计的外延片上制备的DMOS平面栅结构,其设计规则从5微米先进到3微米。
    90年代中期,沟槽栅结构又返回到一种新概念的IGBT,它是采用从大规模集成(LSI)工艺借鉴来的硅干法刻蚀技术实现的新刻蚀工艺,但仍然是穿通(PT)型芯片结构。在这种沟槽结构中,实现了在通态电压和关断时间之间折衷的更重要的改进。
硅芯片的重直结构也得到了急剧的转变,先是采用非穿通(NPT)结构,继而变化成弱穿通(LPT)结构,这就使**工作区(SOA)得到同表面栅结构演变类似的改善。
    这次从IGBT模块穿通(PT)型技术先进到非穿通(NPT)型技术,是*基本的,也是很重大的概念变化。这就是:穿通(PT)技术会有比较高的载流子注入系数,而由于它要求对少数载流子寿命进行控制致使其输运效率变坏。另一方面,非穿通(NPT)技术则是基于不对少子寿命进行杀伤而有很好的输运效率,不过其载流子注入系数却比较低。进而言之,非穿通(NPT)技术又被软穿通(LPT)技术所代替,它类似于某些人所谓的“软穿通”(SPT)或“电场截止”(FS)型技术,这使得“成本—性能”的综合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。

尊敬的客户:

  本公司还有FERRAZ熔断器、INFINEON模块、IXYS可控硅产品,您可以通过网页拨打本公司的服务专线了解更多产品的详细信息,至善至美的服务是我们的追求,欢迎新老客户放心选购自己心仪产品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78号